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的生产为核心。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化学工业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工业独立出来,同轻、重工业并列。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

重工业的分类及划分标准
    重工业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 可以分为三类:
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
    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重工业产品大部分用于生产,少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如电力、生活用煤、小轿车等。
    在过去的产业经济学中,往往根据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将工业划分为轻重工业。产品单位体积的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就是重工业,重量轻的就属轻工业。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由于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化学工业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工业独立出来,同轻、重工业并列。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
    另外一种划分轻、重工业的标准是把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以上这两种划分原则是有区别的。 国家统计局对轻重工业的划分接近于后一种标准,《中国统计年鉴》中对重工业的定义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为: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在研究中,常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合称为重化工业。

重工业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既是生产要素积累的结果,也是需求扩张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运行表明,同以轻工业为主的早期工业化相比较,重工业化在培育和创造内需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首先,重工业产品大多与较高层次社会需求的满足相关,能够促使内需规模不断地扩张。产业结构是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而变化的。当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费品等,社会消费需求与重工业的联系日益密切。重工业产品既能为轻工业的结构升级创造条件,本身也能创造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其次,重工业本身的产业关联十分广泛,其发展对内需总量增大的拉动效应是持续性的。相对于轻工业而言,重工业的产业关联链明显要长得多。一方面,重工业的发展能为许多产业的发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业的消耗大,能为本国其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最后,重工业对提高国际竞争力非常有利,从而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来扩大国内的需求。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约其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的模式不同,不仅影响一国利用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的能力,还直接影响到一国在开展国际经济交流时对内部需求的拉动效应。以重工业为基础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从社会消费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的轻工业消费品等明显过剩,而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消费需求,比如家用轿车等则还刚处于起步的阶段上。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众多的轻工业部门显然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只有启动大型的重工业项目投资,才能对投资总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长的机电产品出口仍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度高产品,也可能会较快地出现市场饱和的局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颈,加快重工业化的步伐势在必行。

重工业战略目标

    在中国完成重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具体讲需要达到两个基本的目标:一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装备能主要由国内供给。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不能停留在轻工业化的水平上,应当也必须让现代化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中国大型的重工业投资项目已经开始明显上升,这是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必然结果。市场机制并不足以有效地启动和加速中国的重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一定时期内还会诱导甚至进一步强化中国工业结构的轻型化。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也会本能地主要集中于轻型工业项目上。出于对市场垄断的考虑,跨国公司不会有兴趣促使中国转向重工业化。
    市场机制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国的资源配置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没有理由作这样长期的等待。面对全球经济竞争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政府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转入重工业为主的阶段,进而真正拉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